199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理科)
一、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试回答题纸相应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3.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一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6.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C.义和团农民运动 D.辛亥革命
7.“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这一警告是在
A.抗日战争胜利之际 B.全国革命胜利前夜
C.新中国成立之际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8.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9.进入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国际劳务合作的跨国经营
D.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10.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用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足符合回意的,请把所述答案的字母填写在回答相应的括号内。少途、多途、错选,该匹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E.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经济生活强有力的支配者
E.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14.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
A.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B.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E.资产阶级权力的基础在于金钱
1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是
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
B.无产阶级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
D.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E.革命发展的曲折性、不平衡性
16.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共两党之间出现的中间派别有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C.乡村建设派 D.平民教育派
E.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份有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个体经济
E.资本主义经济
18.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形式,其经济依据是
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土地、资产等创造国民收入的要求E.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及发展要求
19.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为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调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 D.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
E.参与国家方针、政治、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0.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
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
D.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
E.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三、简答将答案写在答案纸相应位置上。(共2题,每题4分,共8分)
21.简述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解决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几个问题。
22.简述1994年四、五月间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的结果与意义。
四、辩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23.“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24.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25.“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五、论述题:要求论述符合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共3题,32分)
26.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12分)
27.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10分)
28.列宁提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试根据这一论断分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 社会历史原因。(10分)
请结合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共2分,共15分)
29.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5分)
材料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
材料2
休漠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扫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 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 的足够的感官。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1分)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2分)
30.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深化价格体制改革是一个重大问题。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10分)
材料1
据1978年统计:政府定价的比重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占97%、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占94.4%。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为99.7%。而由中央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在 商品零售总额中就占70%。
摘自《当前几项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电视系列讲座专辑》
材料2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80%以上,农产品90%左右,市场零售商品价格90%以上,都由市场上形成的,由企业根据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摘自《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材料3
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部门乱收费用;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垄断价格,欺行霸市,牟取暴利 。
某地服装大厦,一件紫貂大衣在“让利销售”活动中,从原价46.8万元降至9.8万元,竟“让利”37万元;某地一家夜总会饮料标价;一小杯“人头马”388元,一瓶矿泉水40元,一听青岛啤酒45元,一瓶“大亨”果茶50元,一杯茶水35元。
据测算,1993年社会零售物价上升13%的总幅度中,自发涨价部分为6.8百分点,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由于价格秩序混乱而引起的。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
《经济日报》(1994年5月4日)
材料4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监审是指:通过调价备案制度,监测其价格走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必要时对其中部分品种提价行为进行审核,并视情况进行适度干预。监审价格的具体种类,包括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或牛羊肉、鸡蛋、牛奶、食盐、民用煤、自来水、学杂费、医药费、市内公共交通费等20项。
国务院决定1994年继续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物价总水平过渡上涨。
国家计委《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1994年5月20日起执行。规定铁路专用钢材实行国家定价,对关系国计民生少数重要的基建生产用钢材以及军用、农用钢材实行国有指导价, 对重要钢铁产品实行企业调价备案制度,其他钢铁产品,继续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摘自《新华月报》1994年第3期
《中国物价》1994年第6期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说明我国价格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3反映出,价格放开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4分)
199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理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中所起作用的理解。A、B、C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其中A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之一;B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C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由此可见,D选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掌握情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其划分的根本标准在于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所作的回答不同,即世界的本质是否是物质的。A、B、D虽然都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但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的重点的掌握和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之所以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在于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即实践不仅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即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可以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用这种客观效果同原来的认识加以比较,就能检验出理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可见,C项内在地包含于D项,这里是单选项,故只能选D项。此外,任何实践和理论的认识一样,都既有绝对性、普遍性,又有相对性,局限性,所以A、B两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准确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部门内部各个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不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即部门之间竞争,其结果是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因此,如果题干问的是“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实现”那就要选B 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资本集中、资本积聚两者引起不同后果的区分情况。资本集中是现有资本的合并和重组,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个别资本规模日益扩大,但社会资本的总量没有变,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规模,不会快速增加绝对剩余价值总量,也不能明显提高社会就业率。所以,A、C、D不是选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中国革命史上历次斗争性质的区分。多数考生不大会选C项或D项,但很容易误选A。A项的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反帝性质而不具有反封建性质,故A项是错误选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上一段论述历史背景的正确识别。
8.答案:C
解析:试题中的4个答案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环节,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9.答案:D
解析:进入90年代,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0.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是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因此,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答案:A、B、C、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意识主观性的各种表现的掌握情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意识主观性的突出表现:一是反映形式的主观性,二是对同一对象反映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此外,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近似性、超前性和虚幻性,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意识的主观性特征。
12.答案:A、C、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掌握情况。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是有机统一的,各个部分不是单纯地叠加或机械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以一定的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而使事物的整体具有某种新的属性。
13.答案:A、B、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特征的新内容、新形式的掌握情况。这道题主要测试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新发展。D项是讲新内容,A、B、E三项是讲新形式。C项是一种形式,但并没有普遍实现,因此C不是选项。
14.答案:A、B、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实质的掌握。这道题目引用了日本前首相说过的一句话,旨在分析这句话说明哪些道理。A、B、D、E四项是正确项,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表述方式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在于它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只是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利益。因此,C项是错误的。
15.答案:C、D
解析:A、B、E三项是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共同特征,已为马列主义所解决。C、D两项是毛泽东阐述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特点。
16.答案:A、C、D
解析:本题的时间限制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故B、E两项不是正确选项,因为B、E两个中间派别是40年代后成立的。
17.答案:A、B、C、D、E
解析:我国过渡时期存在着以国有经济为领导力量的多种经济成分,五个答案都对。
18.答案:A、B、C、D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依据。
19.答案:A、B、D、E
解析: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0.答案:A、B、C、D、E
解析:此题要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作用。
三、简答题
21.答案:
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特别要注意制度建设。
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
必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培养和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
解析:
这是一道时事政治题,内容涉及“党代会”报告文件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只要把握中央文件的理论精髓,无论题型、论题角度如何变化,遇到此类试题,考生都会迎刃而解。
22.答案:
曼德拉领导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党(非国大)以绝对多数票获胜,组成了以非国大为主导的民族团结政府,曼德拉当选为总统。(2分)
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后一个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一个种族平等的新南非的诞生。这是本世纪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2分)。
解析:
这是一道重大国际时事题,它标志着人类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在人类历史上有进步意义。
四、辨析题
23.答案:
任何政府都是由少数人组成的,但政府作为国家政权机关是有阶级性的,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在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是“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无论采取何种政体,其政府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3分)在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政府也是由少数人组成的,但它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多数人服务的政府。上述说法混淆了不同国体的本质区别。(2分)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了解和对非科学的国家观的鉴别能力。回答本题应首先明确任何政府作为国家机关都是有阶级性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其次指明任何政府都是由少数人组成的,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在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为哪个阶级服务上有着本质区别。
24.答案:
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后两个阶段。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目的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3分)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2分)
解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代表人物除陈独秀外,还有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爱国政治运动为界,五四以前称早期新文化运动(或者称前期、初期),其主要领导者是激进的民主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思想武器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质上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爱国政治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此后,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文化运动的主流。故而,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此题要求考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性质、内容要有准确的了解,决不能形式主义的从文字上去望文生义,同样一个“新”字,有时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有时却又属于旧民主主义范畴。
25.答案: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是基础的。但有了一定物质文明并不意味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3 分)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分)
解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说明了物质文明是基础;两个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五、论述题
26.答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3分)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来的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6分)
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分)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该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阐述理论要准确、全面,并能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阐明改革的必要性。解答该题切忌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或虽联系实际但阐述比较牵强。
27.答案: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利润率,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使各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6分)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等等。(4分)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指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该题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该完整地、准确地阐述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这一理论的叙述应抓住两点:一是从不同的利润率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二是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转化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整个经济有一个可以充分竞争的环境,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等。这些也就是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28.答案: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4分)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1分)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充满活力,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5分)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该题首先应阐明价值规律及其三个基本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两点:一是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为什么也要按价值规律要求办事;二是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遵循价值规律的现实做法。
29.答案:
列宁的论断说明,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领土面临严重危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它们是维护腐朽生产关系的反动势力,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它们的反动统治激起广大人民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5分)
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5分)
解析:
考生在回答此题时,首先必须看清列宁那段话的含义,然后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实际加以回答。
列宁那个论断说明,凡是一场社会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这个社会历史原因,从根本上说来,就是指社会的基本矛盾。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要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及代表这个落后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的统治。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在这个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已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并在经济生活中占显著优势;②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很软弱,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态;③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和经济命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与祸害的总根源;④代表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统治集团,它们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社会基础,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⑤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⑥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作用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为的,这样,驱逐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实现民族独立;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就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
根据题意答题到此可以结束,但标准答案,还进一步要求考生回答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经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且此内容几乎占了整题分数的一半。这就提醒考生注意,论述题不同于简答题,不能局限在问什么答什么。回答论述题时,要尽其所知,把与题意有关的内容尽量写出,以免无故丢分。此情况在历届的论述题中,多次出现。
六、材料题
30.答案:
(1)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 2分)
(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1分)
(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而不是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的事物的本质相符合。(1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1分)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正确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这是一道由导语、材料和提问三部分组成的材料题。从导语可知,材料和提问是围绕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来展开的,这就明确了答题的范围和方向。
31.答案:
(1)材料1和2表明,我国计划价格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的转换,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原有高度集中的政府定价制度已被打破,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由市场形成。(2分)
(2)材料3反映出价格放开后出现了价格秩序紊乱的状况,并推动了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这表明价格放开后,在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会产生不顾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为了防止和克服市场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国家必须对经济活动和市场价格进行调控管理。(4分)
(3)材料4的几项措施,不是回复到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府定价制度,而是在尊重企业自主定价的同时,加强政府对价格的调控管理,通过监审、分类管理等手段加以实施。这些措施是完善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完善政府对市场价格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有利于抑制物价总水平的过度上涨,安定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4分)
解析:
第一,根据材料1和2,阐明我国改革计划价格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的转换已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第二,根据材料3,分析我国价格改革过程中出现价格秩序紊乱的状况,推动了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国家必须对市场价格进行管理;第三,对照材料4和1,说明我国进行价格管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第四,采取价格管理措施的意义。
暂无评论内容